网站首页 | 政协简介 | 要闻播报 | 提案在线 | 调研视察 | 社情民意 | 学习地带 | 民主党派 | 党风廉政 | 政协论坛| 文史茶坊 |大事 记

 

首页>调研视察>正文

 

——卢凤礼委员代表文化教育委员会发言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数以千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区700多万人口,90%以上是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为毕节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了帮助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今年5月,文化教育委员会联合了全区各县(市)政协对我区职业技术教育进行调研,历时两个月,其间我们重点走访了地区财校、农校、工业学校、卫校,采集了全区8个县(市)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了解了许多重要的情况,我们在对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后,对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此报告。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职业初中18所,在校生9265人,职业高中11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10520人(其中中职学历在校生795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4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521人),本年度中职学历一年级招生5095人,比2004年增加588人,职业高中教师48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46.58%,校园面积约32780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726平方米。
我区现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所、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5938人(其中:中职学历在校生454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2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61人);中等师范学校3所,中职学历在校生2159人。专任教师24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8.98%。
(二)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成果
为贯彻落实1986年贵州省颁布实施的《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1989年行署根据试验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暂行规定》,从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招生工作、师资来源、经费筹集、校舍和基地、师生的待遇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各县(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这一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大大地加快了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1983年到1992年十年间,中央、省、地、县共投入资金1892.02万元用于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校舍、实验、实习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建设,其中地、县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489.92万元。新建、改建职业中学31所(职业初中19所,职业高中12所),学校占地面积2317.2亩,校舍面积78349平方米,在校生9011人。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全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学习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紧贴农村的特点,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实“科教兴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十五”期间,我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形成了以毕节学院为龙头,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职业高中为骨干,各类初、高中(特别是农村初、高中)、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全区乡(镇)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推广实用技术的培训功能,职、成教育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十五”期间中职招生逐年上升,中职学历招生达11000人,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了27%,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47期,共培训16130人次,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91期,培训9950人次,技能性培训56期,培训6180人次,转移上岗培训12194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煤矿管理、缝纫加工、家政服务、保安、电器维修等十余种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与农业、科技部门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地传授和推广农民急需的各类实用新技术的培训。全区25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为农民培训实用技术70余万人次,有48077人获得绿色证书;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派出专业教师661人次,巡回村寨培训农民2452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地委、行署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每年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列入行署对各县(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量化管理,签订责任书作为年终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年度工作业绩考核挂钩,兑现奖惩。
2、建立“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坚持政府统筹、部门主办(联办)、社会参与、教育主管的原则,走“三教”统筹、“农(经)科教”结合的路子,坚持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办学方向,实现了把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相结合。
3、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解决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紧缺的问题,行署采取的措施一是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分配一些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二是调普通中学中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任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三是聘请有关科技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四是每年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选送年轻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十五”期间全区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增加38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由2000年的21.83%提高到2005年的46.58%。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校校联合,实行长短线结合的灵活办学方式,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从2005年起,我区中职学校先后与贵阳、重庆、厦门、天津、北京、湖南、四川、山东等城市和地区12所中职学校联合办学,招收学生达3219人。
5、加大职教资金的投入。“十五”期间,地委、行署在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区各项职业教育专款的同时,每年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50——100万元,要求各县(市)按城镇教育附加费的10%——15%(已普九的县按15%,未普九的县按10%)设立职教专款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十五”期间,中央、省、地、县(市)共投入资金2103.3万元,其中地、县(市)共投入资金993.3万元。
6、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规范劳动就业市场,保证从业人员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区有烹饪、家电维修、美容美发、计算机、焊工、钳工等十余种类职业(工种)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度,每年有1500人左右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后持证上岗。
二、存在问题
1、对《职业教育法》和《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落实力度不够,相当部分领导干部对职业技术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用足够的时间、人力、物力去办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此外,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具备高学历才是人才,社会上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对《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录用准入制度和技术岗位培训制度落实不好,使大量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人员不能就业上岗,压制了学生读职校的积极性,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区中等专业学校属部门办学,业务上由地区教育局管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学校处于管得少、管不好的境地,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过问少,教育部门又不便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学校在争取资金和招生工作等方面遇到很大困难,学校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4、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区属贫困人口大区,目前还有威宁、赫章两县180万人左右没有实现“普九”,并且已实现“普九”的6个县(市)也是低水平达标,全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的任务十分艰巨,导致地县(市)两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少。学校缺乏实验、实训基地,实验设备非常落后,极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地区对原有4所中等专业学校的投入很少,这4所学校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学校自己艰难地自筹资金度日,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有不少已经成为危房,由于缺少资金,4所中专学校不能添置或更新教学设备,不能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学校的发展非常艰难。
5、专业课教师紧缺,影响学校办学效益。现在的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只能承担文化课教学,专业课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更少。职业学校要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课教师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职业学校对录用专业教师没有自主权,学校亟需的专业教师因各种原因进不来,而进来的教师又不是学校必需的专业教师,培训专业教师又因资金紧缺而不能迅速地、大量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造成学校人浮于事,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
6、我区4所中等专业学校除地区卫校外,其余3所都是副处级单位,3所师范学校2001年地委办公会议已明确为副处级单位,但至今也没有落实。由于规格低,一方面影响学校中没有技术职称的行政管理干部的工资待遇,不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校在开展对外联络、交流、沟通等诸多方面不方便开展工作。
三、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加强宣传舆论的引导,提倡爱岗敬业和岗位成才,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逐渐改变人们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错误观念。
2、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技术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管,真正确保职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就业,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整合资源、理顺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建议建立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由一位副专员任组长,各县(市)、各部门相关成员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区职业技术教育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对师资、实验设备、培训机构及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这样,一方面使职业高中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教育经费的安排和招生等问题上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应有的矛盾,如招生工作中的无序竞争等;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要注意引入国内外、省内外教育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做强职业教育。
4、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需要学校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实习实验设备,其费用要比普通教育高得多,因此要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法律规定的提取城镇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除此之外,各级财政均应根据财政情况逐年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校有较充足的资金保障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实验、实习场地及设备的建设和更新,为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创造条件。
5、采取有效措施,拓展生源。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大力推广“订单”培训和“前厂后校”培训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建立职教学生就业档案,对就业情况好的学生进行追踪反馈,作为职业教育的导向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生源,不断拓展生源进口渠道,为实现我区“十一五”教育规划中职业高中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0%打下良好的基础。
6、我区是人口大区,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出口问题是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要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深圳特区帮扶我区的有利条件,增强与我区驻外办事处的联系,扩大与外地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出口的路子,使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稳定发展。
7、加强对职业学校干部、教职员工的教育,对他们提出在新形势下的要求,提高思想素质、树立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忠实于本质工作;同时,面对现实,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在学校班子以及上级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创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上一篇:毕节地区平安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关于我区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CopyRight© bjdq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www.365-288.com
技术支持:新利商务网络有限公司